于习惯之故,所以茶水虽烫,却不致伤了口舌。但没有训练之人,可就无法这样喝法,除非是内功深厚之士,又另作别论。杨师道虽然绝不怕这么一点点滚茶,但以他想来,那有人一口把茶喝干之理?何况常人也耐不住烫,所以他慢慢的呷。罗廷玉闭起眼睛,使人猜不出他是不是烫得难受,所以闭眼。幸而他不久就睁眼,舔唇作声,连连赞道:“好茶,好茶………”如烟微微一笑,道:“罗先生果然深谙此道。”杨师道道:“何以见得呢?”如烟道:“从他的动作,一望而知,大凡能品□出这等名茶之人,定要一口呷乾。”杨师道哦了一声,恍然大悟。罗廷玉道:“这茶必是武夷珍品无疑,而且我敢大胆断定是号称雀舌鹰爪的芽茶。只不知在下有没有猜错?”如烟激赏地望看他,道:“一点不错,这都是极嫩的茶芽,产自武夷。啊!我太高兴了,总算没有看走了眼。这等名器佳茗,若然不遇知音,何等遗憾!”杨师道只好苦笑一下。如烟又道:“烹这一趟茶,不但泉水得十分讲究,连这火炉摆设之处,离茶壶有多少步,都有一定的法度。若是过近,开水的热度太高。若是离得太远,开水冲到茶壶之时,又嫌热度稍差。这一来,色香味都相差很多了。”罗廷玉不禁钦佩地道:“姑娘对此道已达炉火纯青的境地,在下自知远远不及。”如烟连忙歉然道:“我不免有点近乎卖弄了,请两位先生不要见怪才好。”那一小壶的珍贵茶,只冲三过,就不要了。这时算是已经品过香茗。
如烟在头前带路,向后进走去。走入后进,罗、杨二人一瞧屋子的分布和格式,便晓得大部份的房屋都用来贮放东西,只有很少的几间被人居住使用。他们步入一座院落,但见一排三个宽敞明亮的房间,里面都摆放着各式各样的瓷器。杨师道摇摇头,道:“天啊!竟有这么多的瓷器,有许多我连名称也叫不出呢!”罗廷玉道:“这话不足为奇,自伏义神农之际,便有陶器。瓷器始于汉而盛于唐,至本朝而大备,名式之多,难以遍知。陶瓷制品除了实用及装饰之外,连乐器亦有用陶瓷的……”如烟接口道:“不错,这儿有一支瓷萧,莹白美观,式样精美。”罗廷玉道:“瓷萧罕见得很,这是因为音调难正,往往三数百支之中,找不到一两支合调的。现下世间所存者,多是宋代德化窑古物,虽是不合调,仍然极是珍贵呢!”章如烟陪他们一道入室,因为谈到了瓷萧,所以她走到架上把这支瓷萧取来。罗廷玉接过略一审视,便道:“不错,果然是前宋古物。假使合调的话,其声之凄朗,远在竹萧之上。”他把瓷萧递给杨师道,又道:“师道,你一试便知啦!”杨师道接过,试一吹弄,果然凄朗动听,透人心肺。他吹了一个短调,便停歇了说道:“这一支合调,果然远胜竹器。”如烟叹口气,道:“我一向以为这支瓷萧只是观赏之物,殊不知竟是萧中珍品。可见得虽是稀世之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