世宗将那佛财两字的含义理会错了?“大周天佑,这都是皇上福德感天才有的大好转机。微臣虽然是想到从佛财下手这一途径,但是已经忘记当时是如何给皇上细留密折了。”赵匡胤很巧妙地应对周世宗。这番话既拍了马屁,又不丢失功劳,最终要是出现什么责任的话,还可以推卸。
“你什么细留密折,就那么几个字,你自己看看吧。要真细留了还用我耗费那么多的心思、经受那么多的煎熬?”周世宗说完话从龙案上拿起一封折子抛给赵匡胤。多灭取赵匡胤看了一眼奏折上自己亲手压封的蜡印形状,便确认这正是自己当初留给柴荣的那份密折。但是打开折子后一看,他的心不由猛地惊颤了一下。“折子上的内容不全是自己写的。”赵匡胤在心里很肯定地对自己说。他明明记得自己只是在正页页面上竖着写了“佛财”二字,但是现在前面翻启的副页上却多了竖着的“灭取”二字。怎么会多出这两个字的?这密折加了自己亲手压的蜡印,然后又是亲手交给宰相范质转递,中间不应该出现偷偷篡改的可能。赵匡胤仔细辨看了下那四个字,字迹倒是都像是自己的手笔。只是字体上“灭取”两个字比“佛财”两字要小一些,笔画也显得要工整些。另外,这四个字在排列上也不十分规范,稍有错开。墨色也比自己当时书写时要淡了许多,皇家用墨不应该这么快就褪色的。但是赵匡胤最终还是没有将心中的疑问说出,此时正是周世宗最为开心的时候,而且还给自己记上了一笔功劳。如果自己将原有用意和现在做法的差异以及可能酿成的后果说出,那不但是给周世宗头上浇凉水,也是在给自己的头上栽罪责。而且估计周世宗肯定不会相信这变戏法般的两个字、四个字之说。就在赵匡胤心中辗转之时,赵普已经抢先向周世宗恭贺并乘机提出自己的建议:“恭祝皇上决断有果、度困在即,也恭祝赵大人计涉方外、妙得豪资。但这些佛财再多也只是解一时之需,所以我们应该抓住这一时的机会,出兵蜀国,一劳永逸。”“不可,出兵无名,而且也没有任何迹象看出蜀国对我国意图不轨。”赵匡胤马上制止,据他所搜集到的讯息所报,蜀国的确没有出兵突袭大周腹地的企图。“啊,刚才九重将军来得晚了,未曾听到我们此次蜀国之行的经过。赵普大人,你就将经过给九重大人复述一遍,然后我们再共同商讨该如何应对。”王策觉得赵匡胤并不清楚真实情况。赵普立刻将他们出使蜀国的经过对赵匡胤讲述了一遍。虽然周世宗刚才已经听赵普讲述过了,但此时仍是在旁边凝眉细听。他是想了解更多细节以便自己做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。赵普的讲述很有条理,他是从自己和王策入境被拒讲起的,然后讲到凤州两官员朱可树、余振扬被刺之事。说到此处时,赵普却没有问一下是不是赵匡胤部署的,而是直接认定刺杀应该是针对自己和王策的刺杀行动。只是因为朱可树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