姑娘玉朵儿陪着关山月来到。“敖汉旗”的男女老少站起欢呼,响彻云霄,在大草原上传出老远。关山月为之感动。关山月真感动。他救的是老人父子,“敖汉旗”的札萨克父子,整个“敖汉旗”的男女老少都把他当成了恩人,展现了这样的心意,给了他这样的款待。“敖汉旗”的这些“蒙古人”,热情,好客,善良!另一方面,这不也显示,老人,这位札萨克,深受他“敖汉旗”人的爱戴么?在“承德”救这么一位老人,他举手之劳,原没当回事:没想到这件事里,都牵扯着大阴谋,这大阴谋里,还牵扯着一名大喇嘛。在“蒙古”,这是骇人听闻的事。更震惊人的事,这名大喇嘛因为不敌关山月,为保住他的身分地位,自绝了。不管怎么说,关山月救对了人。老人这位“敖汉旗”的札萨克,值得他这么做。老人、姑娘玉朵儿陪着关山月坐在札萨克坐的位子,有两个中年人过来见礼。老人告诉关山月,这两个人是“敖汉旗”的协理台吉跟拜先达。协理台吉,职位低于札萨克,比管旗章京高,拜吉达则在管旗章京之下。协理台吉与拜先达分别坐在老人跟关山月左右。老人以“蒙古语”说了一句话。拜先达站起,以“蒙古语”高呼。刹时,欢声雷动,乐声也起。十名穿戴整齐的“敖汉旗”壮汉,送酒的送酒,献肉的献肉。大碗喝,大块吃,又显出“蒙古”人的粗犷、豪壮。“敖汉旗”的姑娘们献上歌舞,歌声美妙、舞姿动人,其中一位不离开关山月眼前,巧笑倩兮,美目流波,引得“敖汉旗”的男女老少叫声连连、车声不断,那位姑娘竟是玉朵儿。坐在如茵的草地上,抬头是碧空如洗、繁星点点,眼前是舞影;耳边是歌声,还有那声声的悦耳“蒙古”乐声。关山月生平头一回。此情此景,人生也难得几回。关山月深深感动,除了眼前的情景,他把别的都忘了,暂时忘了。吃、喝、拍手、欢笑。他跟“敖汉旗”这些“蒙古”人一样。他完全融入了,跟眼前这些“蒙古”人打成了一片。他根本就是“敖汉旗”的人了!大草原上越来越凉,甚至有了冷意。但是在“敖汉旗”这里,热情洋溢,欢声震天。没有人觉得凉,更没有人觉得冷。关山月不觉得星-斗转。关山月也不知道盛会是什么时候结束的。他只知道,醒来的时候是在“蒙古包”里。一座小小的“蒙古包”,灯光昏暗,铺的、盖的,都是新的,正色红。却不见舞影,听不见歌声,一片宁静。这他才知道,盛会结束了,他喝醉了。这种酒,他居然会醉,而且醉得人事不省。凭他,再烈的酒也醉不了他。但是,他突然醉了,醉得都不知道盛会结束,不知道怎么到这座“蒙古包”来的。那是因为他太感动了,因为他暂时忘了此时此地之外的一切。此刻想想之前的一切,他依然感动。也就在这一刻,他听见了话声。有人说话,就在他置身的这座“蒙古包”外。话声是两个人的,两个人说话,两个女子说话。说的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