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恪拍板决定入股后,陈乾仿佛打了鸡血,立刻开始了他“闷声发大财”的宏伟计划。
首先,他以蜀王府的名义,在长安城最繁华的朱雀大街上,盘下了一家三层楼的铺面,装修得富丽堂皇,取名“琉璃坊总店”。
这总店,那叫一个气派!
雕梁画栋,金碧辉煌,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哪位王爷新开的府邸。
里面琳琅满目的琉璃制品,在阳光下熠熠生辉,简直闪瞎了过往行人的钛合金狗眼。
达官贵人、富商巨贾,像闻到腥味的猫一样,蜂拥而至,争相抢购。
陈乾看着络绎不绝的人群,心里乐开了花。
这哪里是卖琉璃,这分明是捡钱啊!
他甚至开始幻想,等自己赚得盆满钵满之后,一定要在长安城最显眼的地方,盖一座比皇宫还豪华的宅邸,然后雇上一群美女,天天给自己捶腿捏肩……
“陈兄,你看这琉璃盏,做工如何?”
李恪拿起一个雕刻精美的琉璃盏,对着光线细细端详。
“妙啊!简直巧夺天工!”
陈乾竖起大拇指,违心地赞叹道。
说实话,在他这个现代人眼里,这琉璃盏的做工也就一般般,但谁让这是大唐的“高科技”呢?
忽悠这些古人,还不是手到擒来?
除了开设总店,陈乾还马不停蹄地招募工匠,扩大生产规模。
他不仅开出了比同行高出一倍的工钱,还“引进”了一些“新技术”,比如玻璃吹制技术。
当然,这所谓的“新技术”,不过是他在现代社会耳濡目染的一些皮毛知识,但对于大唐的工匠来说,却无异于天外飞仙。
“陈师傅,这…这真的能吹出琉璃器皿?”
一个老工匠拿着一个长长的铁管,满脸疑惑。
“当然能!”陈乾拍着胸脯保证,“这可是我祖传的秘方,包你一学就会!”
实际上,陈乾自己也不会,但他脸皮厚啊,随便糊弄几句,就让老工匠信以为真,屁颠屁颠地跑去尝试了。
事实证明,陈乾的“秘方”还真管用。
在经过几次失败后,老工匠竟然真的吹出了一个形状略显奇怪,但好歹也算是个琉璃瓶的东西。
“成了!成了!”
老工匠激动地手舞足蹈,“陈师傅,您真是神人啊!”
陈乾得意地笑了笑,心中暗道:神人?老子是穿越者!
有了吹制技术,琉璃的产量和品质都得到了大幅提升,陈乾的腰包也越来越鼓。
与此同时,陈乾也并没有沉浸在长安总店的喜悦之中,他目光长远,心中早已绘制出一幅更为宏伟的商业蓝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