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銮殿内,一片安静,谁都不愿当这个出头鸟。
虽说现在议和是大势所趋,但先开口的人,必然要受到其他人谴责。
堂堂天朝上国,怎可受那塞外蛮夷欺辱,妄想之议和,置大周列祖列宗为何地!
隆武帝见到大臣都不愿开口,于是点名:“首辅大人对于议和事宜有什么建议?”
内阁拥有建议权,关于议和事宜,首先是从内阁流传出,隆武帝也是想让内阁这边起个头,这样也能更好的展开讨论。
内阁首辅张载捋了捋胡须,道:“启禀陛下,内阁翻阅近几年大周国库收入情况,以及各地粮仓之记录,认为这场战争不能再打了。”
“今年五月,黄河决堤,造成数以万计良田被淹,黄河沿途各州县均出现难民逃荒,粮食颗粒无收。六月同州府地龙翻身,无数房屋被毁,百姓无家可归流离失所,然蛮族又在边疆劫掠,大周王朝已千疮百孔!”
身为首辅的张载没有说些夸夸其词的话,而是用大周内部发生的事实举例,让人找不到反驳点。
隆武帝点头询问道:“首辅有什么意见?”
张载回答,“微臣建议,应立即与蛮族议和,广开粮仓救助灾民。”
忠顺亲王随即开口道:“依照张首辅国策,有愧祖宗之威严,我大周堂堂天朝上国,又怎能受那塞外蛮夷以欺辱!若真是如此,我等宗室,将来有何颜面见列祖列宗!”
见以忠顺亲王为首的宗室与自已作对,并且抬出国家大义压身,张载脸色有些阴沉。
在他看来,与蛮族议和换取短暂和平,这才是正取之道。
隆武帝有些拿捏不准,他这个皇帝本就坐不安稳,上面还有太上皇压着。
要是一不小心惹恼了太上皇,可能要面临下台的风险,所以他每一个决策都小心翼翼。
随后将目光看向信国公付志峰,这位已过七旬的老国公,宛如定海神针站在原地,微眯的眼睛不知在想什么。
他带领的永和一脉勋贵好似对两边都不支持,到底是战还是和,都能接受。
隆武帝主动开口询问,“不知信国公对于议和一事,有何看法?”
听到陛下问话,信国公付志峰睁开浑浊的双眼,道:“若是一时的议和能换来国内的休养生息我当然是支持,自太宗时,蛮族图谋的从来不是议和,他们而是取大周而代之。”
“太宗皇帝北上抗蛮,换来大周几十年的休养生息,如今蛮族卷土重来,他们野心依旧,议和不是长久之计。”
这位老国公将议和这件事两面剖析,放在隆武帝面前让他选择。
首辅张载站出来反驳信国公,“以信国公的意思,还需要打下去?但边疆战事屡战屡败,蛮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