。
见此鳌拜最终还是决定从陆路打。
虽然这些天来明军的炮火反击的能力已经越来越弱,然而大规模船运还是损失不起。
万一明军有所储备,以船运必然被人一锅端。
因而在抉择过后,除了于江北、江东、江南三处对岸留守部分人马以外,主力开始大规模西移。
十一月中旬,在经过半个多月的试探性进攻后,明军胜多败少。
由于都是打阻击战,放冷箭,一旦清军要与他们近距离交战就撤退,以迫击炮应敌,因而明军几乎没有损失。¢n′e-w!t¢i^a′n.x_i!.!o·r-g·
反观清军在多轮试探后折损了数千人马。
但同样明军放炮的次数和规模也越来越小,这加剧了鳌拜等人认定明军的炮火数量不足的问题。
经过他们的讨论,清军诸多高级文官参谋分析,明军的炮弹数量的确是不够多了,所以这才选择拖延的战术,试图与他们打消耗战。
明军从吴三桂那缴获有大量的物资,加上西南各地土司资助,粮草肯定不缺,就是要拖延时间,等待江南生变。
鳌拜觉得很有道理。
不过让他派满蒙汉八旗主力进攻肯定不现实,还是得依靠几十万绿营兵马充当炮灰,消耗完明军的炮弹才能继续进攻。
因此鳌拜决定围而不打,主力只是包围重庆,每天派小股绿营兵马前去袭击,佯攻重庆,逼他们用火炮。
却不知道这正中老朱下怀。
老朱就希望他们把人员全部集中起来。
要是大举进攻,人员分散反而不好歼灭了呢。
十一月十九日,已是天气寒冬,据说陕西已经下起了大雪。
四川虽然冷空气被秦岭阻隔,但也就是盆地地区,高原地区早就被大雪覆盖。
不过到十一月下旬,气温也下降得厉害。
虽说重庆是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,冬天几乎不怎么下雪,可别忘记,此时正处于小冰河时期,这段时间温度已经接近零度。
洪武将士们穿着厚重的大衣,丝毫不受冷空气的影响。
南明军队也差不多。
主要是缴获了大量吴三桂的物资。
顺治十八年的时候清廷就只剩下西南李定国白文选夔东十三家,以及东南郑成功这三个比较大的对手。
为此他们在西南和东南布置重兵。
贵阳、昆明、重庆、成都等地便存放有大量辎重和军械。
清廷除了给吴三桂收税和任命西南官员的权力以外,还允许他自己打造兵器,清廷方面每年也会给予他兵马一定俸禄和粮草。
这也是后来吴三桂敢造反的底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