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一月下旬,鳌拜全军覆没的消息席卷整个中华大地。+墈¢书!君` _追!最+薪~彰_结`
清廷震荡,各地清军惊恐不已。
特别是江南地区,消息传得最快,不少地方的官员都弃官逃跑,陷入无官府状态。
主要也是明末清初的时候,清廷的统治其实还算不上稳定。
不仅民间有很多抗清义士,就连士林文人集团当中,也有大量试图反清复明,即便复明无望,也在一直在暗暗抗争。
结果就是清朝一直在大搞文字狱,禁止文人士大夫集团写不利于清朝统治的书,并且还在征调那些隐居士人。
很多地方官员都是大明的官员投降担任,或者被清廷强行征来的隐居士大夫,他们对清廷不一定忠心。
甚至一些人表面是清廷官员,背地里一直在暗中帮助反清复明的组织。
因此在如今清廷一夜之间好似轰然倒塌,墙倒众人推的大环境下,不少江南官员装都不装了,直接鞑子官服一脱,鞭子一剪,掀起抗清大旗。
南方地区一时间剪辫子的风潮四起,许多地方的县城清廷官员要么逃跑,要么改旗易帜,大片地方很快恢复到了大明的统治下。
老百姓们不一定能迅速得到这些消息,但各地县衙里的官员、属吏是最容易获取消息的,而他们与百姓打交道多。
他们的变化自然也被百姓们看在眼里。
安徽安庆府。
老朱大军前军已至九江,在洪武明军的枪炮攻势下,九江守军被全部歼灭,消息让整个安庆府为之颤栗。
安庆府府城怀宁城一时兵荒马乱,安庆知府、同知等人纷纷逃窜。
许多府衙、县衙属吏脱掉了身上的官帽子,把辫子剪下来,躲回了家中,开始伪装起了平民。
“咦?官差老爷们怎么不见了?”
一个进怀宁城的老农看到城门口以前收过路费的兵丁们不见了,十分纳闷。
旁边有人乐道:“还官差老爷呢,叫他们鞑子。”
“嘘,你不要命了。”
“啊.......你的辫子呢?”
“他没有辫子,这要是被官差老爷们抓住了,命可就没有了。”
老农大惊失色,身后也有不少人露出惊恐的表情。
他们突然发现出城和进城的一些人,竟然把脑后的金钱鼠尾鞭子给剪掉了。
这可是杀头的大罪。
一旦被县城内外的守门绿营兵丁,或者官府差役们发现,那就是要被抓去砍了脑袋。
但那些剪掉辫子的人却乐了起来。
有人笑道:“你们还不知道吧,鞑子快完蛋了,城里的官人都跑了,现在怀宁府是刘进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