而当初郑成功被迫攻打台湾,是因当时江南地区清军实在是太多,他实在没法打。
但眼下江南各地狼烟四起,清军自顾不暇,正是他上岸的好时机。
福建思明州,呼啸的海风吹拂,上千艘帆船宛若遮天蔽日,向着这座悬浮在海上岛屿驶来。
厦门是一个岛,同时也是一个港口,与金门岛相近。
十一月的北风吹得船上旗帜猎猎,那朱明的红色耀眼,徐徐到了岛边厦门港。
在厦门对岸便是海门港。
去年郑成功便是在这里与清军将领达素交战,全歼达素四万水军,占领厦门与金门,以两地为根基,准备攻打台湾。
但这个时候台湾尚未攻克,他便急匆匆回来。
船只靠岸,郑成功的儿子郑经就迎了上来,与他在一起的还有南明内阁大学士张煌言。
张煌言得知朱元璋的事情,就想在浙江起事,可他的力量太弱小,不足以撼动浙江的清军,于是派人联络郑成功。
在台湾的郑成功得知这件事后,就马上写信邀请他来厦门,并且告诉张煌言,自己也会不日回厦门与他会面。
因此现在岛上除了郑成功的兵马以外,张煌言也带了大概三四千人的队伍,走海路坐船抵达了厦门岛上。
“玄著公!”
“延平王爷。”
“父亲。”
“嗯。”
下了船,众人聚拢。
可能是常年漂泊在海上的关系,今年三十七岁的郑成功面容略显沧桑。
他并没有穿武将铠甲,而是一身儒生长袍,皮肤黝黑。
张煌言其实也就比他大四岁。
此时的南明真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。
鲁王一派,如熊汝霖、马思理、张肯堂、沈宸荃、钱肃乐、张国维等支柱,也在清廷的屡次打击下,全都殉国了。
张煌言只是个后辈,明亡时才二十四岁,这些年来却一直奔走于江浙,试图在南方竖起抗清大旗。
奈何南明内斗纷争不止,相互倾轧。不仅朝堂上,还有各军阀派系林立,以至于被清军逐个击破,抗清力量不断减少,最终落到今天这个局面。
本来张煌言已经绝望,如今他却是面露喜色,上前对郑成功道:“郡王,事情已经听说了吗?”
“嗯。”
郑成功点点头道:“听说了,太祖陛下下凡救世,鞑子调集重兵围攻西南。”
“这已经是很久之前的消息了。”
张煌言乐道:“郡王恐怕不知道,现在整个江南都已经知晓,鞑子派了四十余万重兵围剿重庆,被太祖全部歼灭!太祖的兵马甚至没有损伤一兵一卒!”